时间: 2025-07-03 12:15:02 | 作者: 工业磨粉设备
作者简介:深邃的星空,甘肃人,业余军迷。热衷于装备和战史研究及军事科普,曾协助补充部分架空类的军事小说的情节和装备设定。
正文共5000字,配图11幅,阅读需要14分钟,2025年5月11日首发。
我们回归正题,之前说过,战斗轰炸机能够最终靠性能扩展来扩宽自己的任务区间,通过这种方法继续存在,最终与中型轰炸机融合。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个距离轰6K正好覆盖,而且东风17和东风21以及长剑系列巡航导弹也能够覆盖,说到底战斗轰炸机的位置还是被替代了。还是那句话,结论先别着急下,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轰6K系列是目前我国战役占率打击中坚力量,但是轰6K系列也有这无法克服的缺点,机体设计落后,飞行速度较慢,机动性相对不足(说老式轰炸机机动性纯粹是欺负人),而且并不具备隐身能力,这样一些问题让轰6K系列面对敌方密集的防空网是非常不利的。即便是突防能力不弱,也仍然要面临巨大的伤亡;而东风17和东风21两款中远程弹道导弹虽说突防能力和战斗力很强,但是数量较少,即便战时大规模生产,面对巨大的消耗,也会出现跟不上供应的情况。而且,弹道导弹在发射准备阶段和发射后的上升阶段容易遭到拦截(原因后面再说);对于长剑系列巡航导弹而言,突防能力强,但面对1000-2000公里外的机动目标需要全域战场监测系统的配合,要实时对敌方机动目标位置的精准掌握。这就需要预警机、前哨雷达舰、侦察卫星和预警监测卫星的协助。而预警机因为自身问题不能前出太远,前哨雷达舰因为地球曲率问题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受限,而监测卫星也会因为战时遭到敌方反卫星武器的打击而短时间内削弱对战场全面监测能力。因此,我们仍要增加2000-3000公里内打击能力和手段,这衍生的结果就是我们是不是需要研制一款中型隐身轰炸机或者隐身战斗轰炸机。
这里我们来解释之前提出的问题,东风快递在发射准备阶段和发射后的上升阶段容易遭到拦截的原因。这个原因是美军最近提出的穿透作战的概念,穿透作战的主要内容就是使用隐身战斗机和隐身轰炸机渗透进敌人大后方和纵深地区,对其重要的军事目标和军工业重心进行打击。而进入发射准备阶段弹道导弹运载车、导弹阵地、导弹发射车均会遭到美军隐身轰炸机的打击;而发射升空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则会遭到美军隐身战斗机以及特种飞机的拦截,从而削弱我方对2000-3000公里的打击能力。虽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的雷达预警系统已处于世界前列,即便美军这几年军力和军事技术有所衰弱,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战时,我国的预警雷达系统是美军的重点打击目标,通过偷袭和重点打击为其隐身战机进行穿透作战开辟一条通道的能力还是具备的。更何况台湾岛并未收付,分子挟美自重,美国在战时可完全通过台湾的机场作为攻击中转站,而且韩国,日本以及关岛都有美军的空军基地也能够作为攻击机群的出发地。
说了这么多,还是需求。的确,歼16的大量入役不仅加强了空军的战术打击能力,而且还开始取代歼轰-7A,成为我军远程打击的重要手段,不过,歼16也只能覆盖1000-1500公里范围。更远的距离对于歼16来说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想要打击1500-2000公里的目标就需要加油机配合。到这估计有人会嘀咕,这和需求有啥关系呢?关系大了去了。因我们的战役需求和战略需求一直再变,或者是一直在扩展,而这一切的源头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而美国也开始对华长达三十年的全面封锁。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在太平洋上依托主要岛屿建立了三道封锁线,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岛链战略。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
1951年1月4日,美国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进一步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 1952年以后,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及韩国等国签订了安全条约。这也就是岛链战略的雏形。
岛链的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当时冷战时期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岛链的封锁对象由苏联转移到中国,不仅没有使”岛链“消失,反而还增加长度,被包围中国海域的面积急剧减小。
进入21世纪,美国欲让中国有海不能及,尽快让中国成为沿海而不能出海的内陆国,又联合与中国交界的其他几个国家,包括越南、印度等国,在陆上继续封锁中国,严控中国联系其他几个国家的入海口,尤其是印度洋严格禁止中国出入。说白了,当今”岛链“的概念,是通过岛屿包围并封锁中国的海域,以达到遏制和削弱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而组成的封锁“链”。
第一岛链大部分沿中国的海洋分界线内侧,东海地区从台湾岛西侧延伸,南海地区菲律宾西部和越南东部大部分岛屿构成离中国大陆更近的新岛链,中国的南海航海面积缩小近70%。我国大陆最近的地方约为130-160公里具置如下:
海上(从北至南):花彩列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
陆上(从南至北):越南北部、缅甸北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哈萨克斯坦东部、俄罗斯南部、蒙古南部、韩国西部。
海上岛链陆上岛链完全形成。岛链上构成沿线各地的驻军和基地,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关键的是台湾岛,距离中国大陆不足130km,岛链的西侧分别有效地遏止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的进出。在整个“第一岛链”中起着承上启下、中间枢纽的重要作用。
第一岛链的包围圈以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距离缩短,形似鞋,死死套住中国东海岸,面积仅有约87平方千米,远远小于印度、菲律宾等小国海域的二分之一。中部狭长的台湾海峡阻遏了中国的南部和东部海域的军事经济交流,军事力量在三条岛链中最强,中国在第一岛链上的出海口被完全封闭。中国的自由航海面积仅位于第一岛链内部,全为浅海区域,无法靠近深海,中国海域被完全封锁。
第二岛链是第一岛链背后又一防备点,初期是为第一岛链被突破后准备。现用作与第一岛链联络,监视和防控中国,距离我国大约在2000公里到3000公里之间。具置如下:
海上(从北至南):日本群岛,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哈马黑拉岛,马六甲海峡
陆上(从南至北)印度中南部、巴基斯坦中部,阿富汗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中西部、俄罗斯东部、蒙古北部、韩国中东部日本群岛。
海上岛链基本形成,陆上岛链还包括较大部分地区的形成。关岛则是其中的核心。美日在亚太基地链上,冲绳和关岛将发挥“遥相呼应”的作用。第二岛链防控中国攻击和西太平洋资源开采,加强封锁中国海域。第二岛链包围圈环绕第一岛链包围圈,东西间距离靠近,便于联络。太平洋上的这两条岛链由外到内束缚中国,在海上彻底封锁住中国。
第三岛链为第一、二岛链提供军事武装,距离我国大约10000公里。具置如下:
海上(从北至南);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大洋洲群岛,孟加拉湾南部、阿拉伯海中北部,波斯湾
海上岛链只有阿留申群岛至大洋洲群岛的部分形成,陆上岛链基本没形成。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对于美国而言,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美海军第三舰队的5个航母战斗群驻扎于此。第三岛链有利于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完全封锁中国海域。一旦美国获得印度基地,它就将把太平洋的基地链与印度洋的基地链(即珍珠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防线,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构筑的最长一条军事防线,也是最长一条岛链。
这三条岛链战略效果如何呢?很长一段时间是很有效的。由于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海军大中型主力舰艇缺乏,很长一段时间依靠小型作战舰艇,因此很难对外海甚至是近海形成有效覆盖。可以说长期以来是一支以近岸防御任务为主的黄水海军。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4年的西沙海战,我军初期参战舰艇仅仅是500吨左右的扫雷舰和300吨级的猎潜艇,全部参战舰艇的吨位甚至不如南越海军的一艘主力舰。而后期紧急从东海舰队抽调3艘护卫舰增援南海才保证了西沙海战后续战斗的胜利。1975年,通过以造代修的方式,开始批量建造053H型导弹护卫舰。同期,051型导弹驱逐舰开始定型生产,这才缓解了中国长期缺乏大中型舰艇的局面,此时人民海军也逐渐从黄水海军逐步转向了绿水海军。不过,仍面临严重的空中威胁。此时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还是歼5和歼6,歼7只有少量装备,歼8仍处于试飞之中,装备远落后对手。因此,沿海仍面临着严峻的空中威胁,这使得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突破第一岛链。不过话不能说的太绝对。因为此时我军还是有办法突破第一岛链,这就是海军潜艇部队。人民海军建立之初,专门制定了空潜快的发展方针,其中潜艇的装备和研制就是这里面的重点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苏联的613级潜艇和633级潜艇的生产技术和成品,并完成仿制生产,基本掌握了常规潜艇的制造技术,这极大的提升了人民海军的作战实力,遏制了台湾海军大中型舰艇的袭扰。1974年4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035型潜艇入役,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了常规潜艇的研制和建造工作。1974年8月7日,091型核潜艇首艇长征1号服役,不仅标志着我国买入核潜艇俱乐部,也大大增强了海军的实力。这些战舰潜艇尤其是核潜艇的列装也为海军突破第一岛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算上穿越岛链,第一次是1968年11月,我海军东海舰队潜32支队的123号潜艇(6603型常规潜艇)穿越宫古水道,创造我海军潜艇部队首次穿越第一岛链记录。由于6603型以10节的最大水下航速前进时,电量只可以使用1个小时,且氧气再生药板等设备数量有限,潜艇自持力受限,因此这时期我军潜艇部队远航记录较为稀少。
1976年12月,海军东海舰队潜艇22支队252潜艇从大榭岛出发,首次秘密远航30昼夜,突破了第一岛链,开创了中国海军潜艇进入太平洋进行战备的先例。
1977年11月,海军东海舰队33型271潜艇突破第一岛链,挺进第二岛链,完成侦察某岛任务,为后续真正跨越岛链打下了基础。。但到70年代结束,中国的潜艇都没有突破第二岛链,进入太平洋的中部进行战备训练。
1980年3月底,东海舰队33型256号潜艇进行最大作战半径试验,秘密跃出第二岛链,把中国潜艇开到了太平洋中部。
相比较潜艇部队,人民海军水面舰艇因为大中型舰艇缺乏,水面舰艇航程受限以及缺乏远洋补给舰等原因,突破第一岛链的时间较晚。不过,1980年5月,我国启动了580实验任务,测试东风5号洲际弹道导弹。海军派出护航编队配合航天测量船等船只做试验任务。
580-1编队(编队先遣队):向阳红10号大型综合海洋考察远洋通讯船(编队指挥舰)、T710号远洋拖船。
580-2编队:向阳红5号海洋科学考核船(总指挥舰兼编队指挥舰)、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J302号远洋打捞救生船、T830号远洋拖船、X615号远洋油水补给舰、132号导弹驱逐舰(准备指挥舰兼第1护卫群指挥舰,辖131舰、132舰、162舰、X615舰)、131号导弹驱逐舰、162号导弹驱逐舰。
580-3编队:远望1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编队指挥舰)、J506号远洋打捞救生船、T154号远洋拖船、X950号远洋油水补给舰、107号导弹驱逐舰(第2护卫群指挥舰,辖107舰、106舰、108舰、X950舰)、106号导弹驱逐舰、108号导弹驱逐舰、德跃号远洋救助拖轮。
这在当时能够说是人民海军自建军以来最大规模的驱逐舰集结,也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驱逐舰集结。
资讯中心?
【48812】世邦工业科技集团矿山配备制作项目落户湘阴?
初加工玉米成套磨粉设备-深加工玉米制粉设备产品具体都有哪些呢??
【48812】【邢台见证】冀南勇士陵寝~承载家国情怀的赤色回忆?
【48812】广西千年古镇的木雕神像匠人:神态是著作的“魂灵”?
【48812】硅谷一身价66亿美元财主花700万美元买了不值5000的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