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1:56:02 | 作者: 问鼎官方网站入口
1938 年秋,为逐步加强冀南武装建设,成立了冀南抗日游击军区,我任司令员,王宏坤任副司令员。军区成立之前,就组建了几个军分区。为什么组建军分区这么急?我下太行赴冀南前,刘师长专门跟我讲:你去了以后,要把军分区快搞起来,光有正规军没有地方武装不行,要全力发展地方武装。所以,我到冀南后,根据当时的发展状况和部队活动区域,于4 月底,初步划分了五个军分区,并向刘师长作了报告。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部队扩大,7 月,重新划定五个军分区。这时分区的部队和领导干部都是由东纵的各支队兼任的。这次划定的军分区的活动区域,后来虽有些变化,但变化不大。
日军攻占武汉后,中国的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侵略者虽然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和许多交通要道、重要城市,但遇到中国军队和广大人民的英勇抵抗。特别是我党领导的游击战快速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日军只能控制主要城镇和交通线。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三个月”的速战速决的战略宣告破产,不得不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因此,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开始对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集中其兵力对付敌后抗日军民。
1938 年10 月下旬,种种迹象说明,敌人要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迎击和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扫荡”,冀南部队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布置反“扫荡”准备工作。徐副师长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敌人近期“扫荡”的可能性,我军反“扫荡”作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和再道也讲了话,作了动员。会议研究了反“扫荡”作战的措施。
徐帅到冀南后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坚持开展平原地区游击战争,并使广大指战员在思想上坚定胜利信心。过去红军时代的游击战是在山地,靠山起家,只要有山就有办法。可是,能否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能否在平原建立根据地?最初还拿不准,不能肯定。党中央让各地先试一试。在河北、山东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党中央定下决心,向一二九师发出了发展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肯定了“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因此,迅速分兵,向冀南、豫北平原实施战略展开。我们开赴冀南平原前,一二九师首长们就考虑到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平原没有山怎么办?大家认为办法就是:在山区利用自然山,在平原建立人造山。刘师长说:平原没有山,要造人山。这山就是群众,有群众就有山。
创造“人山”是师首长集体的主张。但是,在平原地区怎样创造“人山”,采取什么办法造“人山”?徐帅最先下山,具体执行这一任务就落在他肩上了。
徐帅在冀南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但是那一年多时间很关键,关系到决策能不能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这一大问题。徐帅到冀南后,掌握统一战线,军事、政治全盘筹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冀南的广大的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了我军赖以依托的坚不可摧的“人山”。不仅使我军在平原地区站住了脚,而且开创了新的局面,并为进一步建设巩固和坚持冀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月中旬,日本侵略者根据先控制平原,再进攻山区的方针,向冀南地区发动了“扫荡”。敌人分别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德州四路出动,长驱直入,合击冀南腹心地区南宫一带。我军先后放弃了包括南宫在内的一些县城,冀南党政军机关撤出县城,在南宫、威县、广宗交界的一带沙地多林地区活动。东纵和青纵部分分散到广大农村,结合地方武装,分散游击。
冀南行署为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战,颁发了《战争动员紧急命令》,要求各地群众挖沟破路,空舍清野,积极努力配合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打击“扫荡”之敌。
我军避实击虚与敌周旋,采取伏击、截击、袭扰、围困等战术战法,不断打击、消耗敌人。敌人疲于奔命,捉襟见肘。在我军民打击下,于11 月下旬,敌人被迫退出所占之南宫、隆平、故城、临清等县城。
日军“扫荡”冀南地区的同时,在鲁西北地区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守城抗敌,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噩耗传出,举国震哀。我们党中央高度评价了范筑先将军的抗战业绩和高风亮节。
通过敌人这次“扫荡”和我们反“扫荡”斗争的实践,深感敌人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在平原上横冲直撞,对我极为不利。另外,冀南地区除各县城都筑有城墙外,不少较大的村镇都有围寨。如被敌占领,我军在无重火器情况下,很难攻克,对我也很不利。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根据这次反“扫荡”血的教训,我们进一步展开了挖道沟、拆城墙、围寨,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本来这一工作1938 年初就开始了,这次冀南行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村民都参加。所有通行的大车路,一律挖成沟。对沟的深度、宽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以通过大车为标准,每隔一段,挖一错车宽沟。由于广大群众亲身体会到改造平原地形的重要性,挖沟的积极性非常高,男女老少齐上阵,日以继夜。道沟,使敌军的汽车、坦克、骑兵等快速部队难以行进,而根据地军民的转移却有了很好的掩护。冀南全区先后共挖道沟总长5 万余里,显示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不久,政委也第二次来到冀南。这时刘、邓、徐首长都在冀南直接领导指挥我们,极大推动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我向刘师长汇报冀南的情况,在说到冀南民众抗日情绪之高、对敌仇恨之深时,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某些天主教徒在教堂作礼拜时,他们祷告:“保佑抗日军、保佑八路军,抗日军打胜仗、八路军打胜仗⋯⋯”,二是一些老太婆也祷告我军打胜仗,还有的用白面粉做成小人,放在锅里煮。她们把小面人当成小鬼子,说:这么一煮,日本鬼子就不得好死。这些虽然带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却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和憎,人心之向背。
刘师长听后笑容满面,特别高兴。称赞冀南的群众基础确实不错,老太婆尚能如此,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刘、邓首长到冀南后,在威县七级西之老虎张庄(落户张庄)开了一次军政干部会,邓政委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根据冀南斗争形势,会议确定依靠工农群众,依托广大农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坚持冀南抗日民主阵地。敌人将会更大规模“扫荡”冀南,未雨绸缪,要充分做好各项反“扫荡”的准备工作。敌人为了进攻西北,对华北特别是对河北平原,必然要来一次更残酷、更严重地进攻与“扫荡”。我们说服了一些盲目乐观的人,有的人觉得“敌人不会再进攻冀南了”,甚至有人说“以五百伤亡把河北日寇完全赶出去。”咱们进行了长期战争动员,号召抗日政府、群众团体、一切游击队、一切抗日正规军和广大人民,准备和日寇作长期斗争。
1939 年1 月初,敌人开始第二次“扫荡”冀南地区。其规模比第一次大得多。敌人从平汉、津浦铁路东西两线 万余人,分十一路进行大规模“扫荡”。这次“扫荡”,敌人改变了第一次“扫荡”时长驱直入的战法,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进攻方式。首先占领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村镇、要点,逐渐向中心区压缩,企图将我军聚而歼之。
刘、邓、徐首长亲自领导指挥冀南军民展开了反“扫荡”斗争。根据敌强我弱态势,决定撤出县城,将部队分成若干集团,分区游击,独立作战,互相策应,依托广大农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把在冀南的部队分成几个游击集团:“五旅集团”、“六旅集团”、“青纵集团”、“东纵集团”和“先纵集团”。我负责指挥“东纵集团”,活动在五分区地区。再道指挥“青纵集团”。
这次敌人大“扫荡”,直到2 月上旬才结束。“扫荡”结束后,我们军区、区党委、行署联合开了一次总结大会。邓政委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冀南地区的中心工作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加强政权建设。3月上旬,刘、邓首长安排了冀南全面工作后,率师部及三八六旅主力等返回太行。徐副师长继续领导指挥我们冀南的对敌斗争。6 月初,他奉命也离开冀南,到山东去了。徐帅在冀南直接领导我们战斗一年多,我们朝夕相处,度过了多少难忘的日日夜夜,真舍不得他走。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师首长在冀南,我们感到有主心骨,心里踏实。师首长先后全走了,冀南的领导工作落在我和再道、宏坤、志坚以及李菁玉等肩上,深感担子沉重。
敌人两次大“扫荡”后,冀南的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敌人占领了所有县城及主要村镇,我军深入广大农村。“扫荡”与反“扫荡”作为主要作战形式日益激烈紧张,贯串抗日战争始终。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斗争形式,如“蚕食”与反“蚕食”、封锁与反封锁、围剿与反围剿以及交通战线上的修路与破路斗争等等。
敌人的进攻可分战役上和战术上的。在平原地区,敌人的战役进攻是有季节性的。大体在冬春两季是敌人大规模战役“扫荡”期。夏秋有了青纱帐,敌人要大规模行动很难,而这一段时期对于我军则甚为有利,成了我军最活跃时期。
敌人战役进攻基本上采取两种作战方式,一是分进合击,二是分区“扫荡”。1939 年1 月的大“扫荡”,敌人采取的是分进合击。当时,冀南很多县城在我军手里,敌人便出动数路分兵合击,夺占城镇据点。 1940 年春季的“扫荡”,敌人则采取分区“扫荡”方式。甚至逐渐采用战斗上的分进合击,即调集几个据点的兵力,合击一点,其目的是消灭我小部队,摧毁我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而增设敌据点,建立伪政权,扩大占领区。
敌人的进攻在战术上基本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采取以快速部队猛烈进攻,每次调集几十辆至百余辆汽车和坦克,组成合围圈,向中心地区冲击。
由于冀南的河流没有像冀中那样多,加之开始时我们的破路不够,使敌人快速部队横行一时。但是后来我们开展交通破击战,改造平原地形,敌人的快速部队便不易施展了。第二个时期采取以步兵“扫荡”为主,同时以骑兵、空军侦察,并配以炮兵。
敌人出动时一般沿公路,避走村庄、树林和隐蔽地。而在返回据点时,也多绕道而行,避走旧路。这主要是怕遭我军伏击。敌人作战时,一般先行火力准备,然后按部就班进攻我军。敌人进攻作战时间,多在白昼上午12时至下午3 时,黄昏后一般不行动,敌人最惧怕黑夜。
我军反“扫荡”作战方式基本采取游击战,同时也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敌人采取数路分进合击,我军则集中主力,打敌一路,以求粉碎敌之围攻。敌人分区“扫荡”,我则分散兵力,以小部队游击歼敌。
首先必须有充分的战争动员与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从思想上明确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意义和任务,我之胜利条件和敌之困难,从而坚定决心,树立信心。
其次是军政民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军队打击敌人保卫家乡土地;政府进行普遍战争动员,筹集给养军需,维系民心;民众拆墙破路、空舍情野、带路、送信、报告消息等。三者紧密关联相互配合至关重要。除军政民三位一体,还有正规军、游击队和民众武装三位一体有机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通俗讲:正规军是骨,游击队是筋,自卫军是肉。这种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保证。
第三、深入民众,动员参战,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门槛。在战争中,没有民众一切就无从着手。袭击敌人捕捉汉奸密探,空舍清野破路藏粮等,都需广大民众去做。
军队每到一地,都需要群众保密和掩护。特别是军队的给养供给更须依靠广大群众来解决。固然这些在山区也很重要,然而在没有天然山的平原地区,造成“人山”的意义,就更显得重要了。第四、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以提高抗日的决心和民族意识,保证一切命令的执行与任务的完成。最后一点就是要有灵活的作战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
资讯中心?
【48812】世邦工业科技集团矿山配备制作项目落户湘阴?
初加工玉米成套磨粉设备-深加工玉米制粉设备产品具体都有哪些呢??
【48812】【邢台见证】冀南勇士陵寝~承载家国情怀的赤色回忆?
【48812】广西千年古镇的木雕神像匠人:神态是著作的“魂灵”?
【48812】硅谷一身价66亿美元财主花700万美元买了不值5000的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