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运城的几处“政治地标”
小城运城,威望不小,前史上曾设镇建区,称县立市,并还有盐运使司、巡盐察院、专员公署。今天,运城是盐湖区委、区政府的治所,又是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说道山西南部重镇运城的政务机关,有三处不能不提及,这便是
运城西大街,是直到新我国树立前后市区最富贵的大街。这是由于,自元代新建盐务专城,直至民国年间,这儿是重要的国家盐务管理组织盐运使司、河东道台治所,也曾是前史上晋南区域最高的行政、盐务以及军事、警务组织驻地。元代建起新城后,河东盐务管理组织盐运使司便由解州迁来。盐运使司也称运司署,因此这座盐务专城便称运使司城,又称运司城,后就简称为运城了。明清两代,运城盐运使司的从属组织运同署、运判署、阅历司署、知事署、库大使署、运阜仓等,都驻于此。
秦始置河东郡,运城之地古属河东,故运城又称河东。清时,运城西大街的盐务组织改称河东道,全称为河东兵备盐法道。由于是河东道的驻扎作业官署,也称河东道台衙门。河东道台衙门,曾统辖平阳府(今临汾)、蒲州府两府,霍州、隰州、绛州、解州四州。当年河东道台衙门驻地面积很大,约占有西大街北面的半条街。西街中部有条南北巷,是道台衙门的西鸿沟,故叫衙墙巷。西街还有西关、柴市巷等与道台衙门有关的原址。
运城老西街的河东兵备盐法道,是一个集行政、卫戍、缉私、征稽于一体的特别的多功能政务组织,2004年被发布为运城市第一批文物维护单位,现仅存道台衙门角楼(通惠楼)和大堂。辛亥革新中,河东党人景梅九、温寿泉、景耀月、五用宾、李岐山、张士秀、郭朗卿等带领山西民军,与陕西民军合力克复运城,在这儿树立中华民国河东晋军政分府。分府组织和晋陕民军领导人员进驻西街河东道和东街察院,运城成为其时山西辛亥革新政权在晋南的重要基地。1912年1月,景梅九、李岐山等在运城西关搭台招集大众大会,庆祝中华民国及河东晋军政分府树立,连演几天大戏,在京进宫表演曾得慈禧太后黄马褂恩赐的河东蒲州梆子名伶郭宝臣等前来登台献艺,盛极一时。袁世凯盗取辛亥革新效果,复辟称帝后,河东革新党人以运城为据点,屯军练兵,坚持护国反袁奋斗。袁世凯与阎锡山相勾结,从河南集结军力合击运城,扣捕了李岐山、张士秀押解北京陆军监狱。这便是震惊全国的“河东李张案”。袁世凯随后于1912年7月撤销了河东晋军政分府。后这儿成为蒋阎政权机关。
1938年3月,日寇侵吞运城,河东道衙门遭受烽火糟蹋。1939年4月,日军在西街老衙门置河东道,领安邑、解县等23县,成为日军驻地和医院。1947年12月28日运城解放,这座千锤百炼的老修建总算回到公民手中。1948年,太岳三专署树立的政人医院进驻。新我国树立后,成为运城公民医院、运城区域公民医院。
上世纪50年代,我在运城西街小学上学,校园便是占用河东道台衙门东边的一部分建校的。那时老道台衙门前还耸立着一座巨大壮丽的石基木构牌坊,牌坊两头木柱的石根底有一人高。据白叟讲,牌坊前面还有铁旗杆,上有方斗。运城有大侠武功高手,黑夜能攀上旗杆,在方斗中歇息。咱们上学时铁旗杆已无了。牌坊后边(北面)是一座砖木结构城楼,长大后才知道叫通惠楼,也称角楼。医院在楼上房间搞卫生展览,咱们学生上去观赏过,有各种变形胎和疾病样本等。穿过通惠楼门洞,便是医院门诊前的小广场,有收费挂号窗口等。进入门诊区,是日军占据时修建的回廊形套院式各科科室和住院病房。在医院北部,有一座比较大的古式修建,便是河东道台的大堂。大堂被改形成医院礼堂,后又分割成透视、印象等医疗诊治科室。儿时咱们放学后,就在道台衙门前爬上牌坊,或是跑进医院游玩。咱们教室窗野外,便是医院科室病房,能看见穿白大褂的医师护理仓促交游。咱们隔着窗户会向他们讨要一些小药瓶和药品空盒玩。
上世纪60年代,运城红旗街注册后,运城医院的大门才由西大街老道台衙门转到红旗西街现在的方位。河东道台衙门的茂盛现象,逐渐隐没到前史烟云中。
最近几年,运城市政府将道台衙门的通惠楼、大堂回收,进行修正维护。通惠楼经修正勃发芳华,楼上匾额新题为“盐运使司”。
数百年来,运城西大街满是盐店商铺和盐商大贾的深宅大院。西关是盐运马车必经之地,也是盐商交易商场,有车马大店、饭店旅社、油坊、粉坊等各种商铺,很是富贵。运城最早的戏园,也在西大街中部路北,是城市文明和民众娱乐中心。我和小伙伴下学后,常来这儿蹭“尾巴戏”。那时没有电,也没有扩音设备,戏院内是木条长椅,舞台上挂的汽灯,设备粗陋。戏园后边有卖瓜子花生糖块的小摊,点的是暗淡的煤油灯。上世纪60年代,戏园才搬迁到北大街,变成今天的盐湖礼堂,开展成为灯火光辉、设备先进的戏剧文艺表演和会议中心了。
运城东大街的巡盐察院,是明代制作的盐务监察机关,成为运城的另一处政务中心。察院大门前东起羊市巷,西至钟楼底下,这一大片区域叫院门前,是老运城的另一处商业区。这儿是市民出产日子的集聚地,有商铺、饭店,隔成一间间的铺板门店,因此称东商场或东饭场。察院北边有条巷(今盐湖区政务服务中心周围),就叫院背面。察院东部,解放后成为与老察院功能有关的运城盐化局驻地。
辛亥革新时期,前来合作山西民军克复运城的陕西民军和将领井勿幕、陈树藩等,就驻扎在察院。民国时期,是蒋阎地方政府所在地。解放战争中,这儿先后是阎锡山的十五、十四专署及卫戍司令部。嘉康杰先烈就曾被关押在里边。运城解放后,这儿成为重生的公民政权机关,运城市政府、运城镇政府在此作业。1955年安邑县委、县政府迁来运城后,这儿又成为运城县、运城市、盐湖区政府所在地。“文革”时的运城县革委会和中心小组都驻此地。1975年,我从公社调回县上,在这儿作业数年,看到过嘉康杰的监房原址,门上木牌写有嘉康杰被关押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习惯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开展需要,察院原址进行了创新改造,建起六层新式作业大楼,旧貌换新颜。盐湖区委、区政府发扬革新传统,不忘初心任务,2019年在作业主楼辟建了一处党史和公民政府留念展览室,又在大院后边新建了嘉康杰留念馆,经过相片、图表、影视和什物,反映了运城70余年公民政权建造的进程和成果,再现了盐湖大地的沧桑剧变.
饱阅前史风云的河东盐务稽核分所,坐落运城老阜巷,是上世纪初期英国人建的。1840年后东瀛西洋列强侵犯,掀起分割我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迫使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公约》。清政府为补偿列强巨款,以全国的海关税和盐税作为典当,其间就将运城盐池盐税押给了英国。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运城盐税年增至113万两白银,分摊归还清政府白银32.2万两,即运城每年盐税的近1/3流入外国本钱魔掌。1913年,袁世凯为复辟称帝,对立南边革新实力,与英、日、德、法、俄五国签定“善后告贷”公约,再次将运城盐池盐税典当给英国,在运城阜巷建起河东盐务稽核分所,留下了两座西式“洋楼”,成为帝国主义侵犯中华的实证。仅1914年至1919年,运城盐税上交五国列强银行团1758万余元,占盐税总额的94.9%。日军侵吞运城占据在此,大举搜刮抢掠盐池等资源,这儿成为日本宪兵司令部。据盐湖区退休的老干部回想,日军在河东盐务稽核分所原址内,也曾建起两座东瀛“洋楼”。积贫积弱的我国,苦难深重的家园,从前遭受了东瀛西洋帝国主义的侵犯。抗战成功后,这儿变成运城市党部。1947年年末运城解放,这儿成为运城地委、行署驻地。1954年,运城和临汾合并为晋南专区,这儿成为运城县委所在地。“文革”期间,我作为插队知青代表,曾在里边会议室参与知青会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运城县委迁入解放路现址,我在里边作业10多年。1970年,运城地委和运城专署树立,开端在运城老郊外东北部新建地委、行署和从属机关,这儿改成运城区域招待所,两座东瀛“洋楼”被撤除。2000年,运城市委和运城市政府树立,运城区域招待所回身成为今天的红旗街运城宾馆。
历经40余年的建造,在宽广美丽的河东大街中段,运城市委、运城市人大、运城市政府、运城市政协的高层现代化作业主楼拔地而起,雄伟壮丽,连同周围敞开大气的南风广场,这儿成为新时代大运城的市区中心,出现我国领导的公民革新和建造事业的生机生机。
上一篇: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 走进国际文明遗产探秘土司文明的发祥地 下一篇: 岁月沉淀 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