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站、文明站、教育基地…… 一个农家小院的多重身份
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薛李张村有一个看上去挺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假如不说,很多人还不知道,此处曾是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情报站,抗战时期不少重要的情报从这儿送出去。
笔迹苍劲有力的匾额、充溢前史感的老物件、能够不要钱阅览的图书这座80多年的老屋,现在已成为山东省第一批革新文物保护单位、党员教育现场教育基地。“后来,聊城市党史学习教育七进示范点也在此扎根。”1月4日,薛李张村党支部书记李乐善告知记者。
1942年前后,自然灾害、疫病加上日军的严酷控制,致使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其时,日军顺着津浦线占据了德州、济南,薛李张村坐落堂邑县最北部,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在这儿建立情报站,便于与临清、高唐、清平、茌平、博平、聊城、堂邑、冠县、馆陶等县的地下党组织联络。
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情报站设在薛李张村李金台家中。李金台家仅有五间平房,三间正房让给情报站用,一家人挤住在两间偏房里。李义善在回忆录中是这么描绘父亲的:“父亲李金台,1919年阴历七月初八出生于原堂邑县斗虎屯薛李张村,2003年3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85岁。父亲生在贫穷农家,性情刚强、干事仔细,深受族人和乡亲们的尊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十几年里,我们家一向做豆腐小生意,一来为了糊口;二来便于走村串巷,与地下党人接头、搜集情报;三是便于保护身份,遇敌情好搬运。父亲要点担任临清、清平、冠县东北部一带。情报站在我家近三年,直到日军屈服后,员能揭露身份了,村里的人才知道我家是干什么的。”
东昌府区组织部一级主任科员鲁涛表明,这些荫蔽阵线上的斥候还依托情报站特有的衔接、枢纽效果,运送物资,护卫大批爱国青年、革新人士进行搬运,为民族独立和公民美好作出巨大奉献。
跟着抗战完毕,这个农家小院完成了它的前史使命,但一位白叟又让它勃发活力。
这位白叟名叫李敏善,是李金台的二儿子。2005年9月他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退休后,专心想为家园做点什么:“小院在曩昔发挥了它的效果,新时代,它也应该具有新的功用。”2014年5月,他对自家小院进行了改建,放置了数千本图书、书画及老物件等,老屋文明站就此完工。
李敏善现为我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向致力于毛体书法的研讨,尽管现在已是80岁高龄,但还在坚持责任为乡民手写春联。他还建立兰亭书社。“书社会集了很多致力于农村建设的书法家,定时举办活动,让书法艺术在田间地头广泛传播,让新时代农人写好我国字,办妥我国务。”
“有了老屋文明站,渐渐的变多的人来到这儿观摩书法、学习文明。村里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爱读书、高素质的人多了,喝大酒、打麻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李乐善欢喜地说。
2024年9月13日,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临清退休教师罗志勇和卫东县党史专家高延华到清平情报站原址观赏。罗志勇有感于李家两代人爱国、爱家的情怀,遂撰写了“入伍秉忠实,敏慧多才,献屋办站铭前辈;还家承大义,善书雅志,泼墨挥毫励后人”一联。
2024年国庆节期间,李敏善再次回乡探亲。采访中,他对记者说,《公民日报》曾撰文指出,要更好开释“老下乡”的正能量。他主张充沛发掘聊城的赤色文明资源,把更多的精神食粮送到广大群众家门口。
2020年9月,斗虎屯镇对小院进行了修正,冀南军区第七军分区清平情报站原址完工,运用图片、文字、什物、印象等材料,会集展现鲁西北地区荫蔽阵线情报作业的革新斗争前史。
当年12月,该原址被山东省文明和旅行厅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新文物名录。之后,东昌府区党员教育基地、斗虎屯镇党员教育基地、斗虎屯镇中学青少年教育基地、东昌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五星级思维政治教育基地相继在这儿建立。
谭宪华是李金台的外孙,作为清平情报站原址责任解说员,为了看护好、宣扬好前辈们的革新业绩,57岁的他终年居住在斗虎屯。原址里的一屋一景、一草一木,在他眼里都是生动的。“每当节假日,我都会在小院里。我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有责任好好解说。”
“原址的修正,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我爱这项作业,这些业绩十分有教育含义,所以我会一向讲下去。”谭宪华说。
倾听先烈业绩,激起学习热心,这儿正渐渐的变成为协助人们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24年9月14日,东昌府区党员教育现场教育基地在该原址揭牌。2024年10月15日,东昌府区委党史研讨中心在此举办聊城市党史学习教育“七进”示范点揭牌典礼。该中心主任郭元广说,东昌府区将深化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作业条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充沛的发挥赤色革新资源资政育人效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党的前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为聊城高质量开展奉献党史力气。
上一篇: 勇士血染汤旺河——黑龙江省汤原县勇士留念塔碑铭敬读 下一篇: 春节假期玩转深圳!坐地铁享用浪漫山海之旅